
算法也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靈魂,它是AI針對不同行業建立的對應的模型,有具體算法才能實現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目前來看,大體上把AI算法分為幾大類: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算法、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語音識別。
國內企業在人臉識別算法縮小差距
谷歌AI在人機圍棋比賽中戰勝柯潔,依靠的正是人工智能算法,在算法領域美國仍有很大的優勢,但中國在某些領域例如深度學習,圖像以及語音識別算法領域正迅速縮小算法差距。
在2018年早些時候的AI閱讀理解測試中,人工智能的新玩家阿里巴巴與老牌勁旅微軟(Microsoft)分享最高榮譽。
另外,2018年底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公布了有工業界黃金標準之稱的全球人臉識別算法測試(FRVT)結果,排名前五的算法被中國包攬。
依圖科技(yitu)繼續保持全球人臉識別競賽冠軍,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9%,排名第二的算法也來自依圖科技。
商湯科技(sensetime)摘得第三名和第四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iat)排名第五,曠視科技(megvii)排名第八。在排名前十的算法中,出自中國團隊的超過半數。
與此同時,國內的眾多安防企業在人臉識別算法領域也不輸于其他企業,大華股份人臉識別團隊曾向國際權威人臉識別公開測試集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提交了測試結果,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進,大華Dahua-FaceImage人臉識別率不僅繼續領先Google、Facebook、百度、騰訊,排名第一,并且刷新了LFW的新記錄。
人才競爭還全面落后
算法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雖然在某些算法領域國內能夠保持領先,但從人才對比上,目前美國在AI人才領域仍處于主導性地位。據一份騰訊研究院與BOSS直聘聯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白皮書》,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精英人才約30萬人。大分布在各國AI產業的公司和科技巨頭中,其中許多AI精英都集中在美國。
美國產業人才總量約是中國的兩倍。美國人工智能企業約有78000名員工,中國公司中約有39000位員工,約為美國的50%。
美國基礎層人才數量是中國的13.8倍。美國團隊人數在處理器/芯片,機器學習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無人機4大熱點領域全面壓制中國。
不過,在研究領域,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保持高速增長,已進入第一梯隊。相較而言,中國在人工智能需要在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規模上的持續投入,加大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尤其是算法領域。
另外,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學排行榜上,全球大學前20名,美國共有16所高校入圍,排名靠前的學校依次是MIT(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斯坦福、哈佛等傳統名校,毫無意外,美國大學占據該榜單大多數位置.基于美國完備的人工智能相關學科高校體系以及更為先進的研發類企業,美國AI人才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尤其是處理器/芯片和AI技術平臺方面。中國在這些方面人才儲備是比較薄弱的,更多的是應用層的人才。
還需要指出目前國內高校還不具備成體系的AI高等教育,國內擁有人工智能學科設置的院校所占比例依然較小,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成立也只是2017年5月的事情。
當然,AI產業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員和資金,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才會獲得更多的智能技術。
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