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第四色/97人人插/亚洲视屏在线/日韩无遮挡毛片

  • 服務熱線: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移動支付進入刷臉支付時代,萬億藍海市場等你挖掘

時間:2019-11-25 09:12:54點擊:2087次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熱潮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新技術帶來的新應用層出不窮。智能手機日益成熟、5G時代萌芽初現,金融行業也迎來了與科技業務的碰撞升級。

從現金交易、信用卡銀聯卡交易的時代走來,這些年,二維碼交易成為了支付方式的主流。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海外,都興起了手機支付的潮流。

然而,新的探索并沒有止步,放下手機,靠“刷臉”完成交易的支付4.0時代已然來臨。

記者前不久發現,騰訊公司攜手廣州地鐵推出的“刷臉乘車”服務已開通試運行,用戶通過廣州地鐵乘車碼小程序或廣州地鐵APP注冊“刷臉乘車”,就可在APM線-廣州塔站享受這場刷臉出行的新鮮體驗?!八⒛槨弊鳛橐环N新興的支付方式或將蔚然成風。

支付4.0時代,“刷臉”勢不可擋

支付的1.0時代,錢包鼓鼓成為財富的象征,人們購物、旅游都不忘隨身攜帶現金,人民幣面額有1元、2元、5元、10元等紙幣,直到1988年才出現100元的大額紙幣。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人民幣銀行卡——中銀卡,1986年,又發行了第一張可以在全國范圍使用的信用卡——長城卡。隨后、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交通銀行等陸續發放自己的卡種。截止到1994年初,全國發卡量達到400萬、交易額達到2000億元。同時各商業銀行電子化建設同時起步,投資建設了大量的計算機業務處理系統,刷銀行卡、網銀開始成為大勢所趨,從此人們出行不再攜帶大量現金,支付方式的2.0時代,步入了用一張小小的卡片便能隨時隨地完成消費的場景之中。

2003年,支付寶登上歷史舞臺; 2010年,銀聯牽手移動通信、手機制造商等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2013年,騰訊旗下微信支付出現;2014年,蘋果支付也加入其中。以二維碼支付、密碼支付為主要承載形式,支付行業迎來移動支付的3.0時代,并日漸成為當下的常態交易方式。

以公共出行行業為例,以小程序為載體的騰訊乘車碼自2017年7月在廣州上線以來,短短兩年時間,就已覆蓋北京、深圳、上海、廈門、寧波、濟南、昆明、東莞等120多個大中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多種智慧交通移動支付場景,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乘車碼用戶數已超過1億,龐大的用戶數據,足以說明“刷碼乘車”的便利性得到了市場和乘客的充分認可,“無現金”時代正大踏步向前邁進。

如今,“刷碼”升級為“刷臉”,讓人們在“放下現金”的同時也 “放下手機”,只靠一張“臉”就解決所有支付需求,于商家和個人而言都大有裨益。不僅大幅提高了線下門店的收銀效率,增強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也為不擅于操控手機的人群打開了新的支付大門,“無端”的“刷臉支付”也帶動著支付行業步入變革的4.0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偏偏要靠臉”的支付方式當前也早已滲透到大眾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商場購物、餐飲吃飯、酒店住宿等場景都有刷臉支付的用武之地。尤其是在游泳館、加油站等不便使用手機的場所,“刷臉”變成了更為便捷和有效的支付方式。

在如此強大的應用背景下,刷臉支付市場的爭奪較量也自然早有預謀。去年12月,支付寶率先發布“蜻蜓”一代刷臉機,將“刷臉”支付開始應用于商業應用場景;今年3月,微信“青蛙”刷臉設備問世,并強勢拿出100億補貼用于產品研發和推廣;今年10月,中國銀聯攜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60余家機構聯合發布“刷臉付”。

顯然,“刷臉”支付的發展勢頭正愈演愈烈,新支付戰爭的槍聲已經打響,在多家巨頭搶灘布局的競爭之下,新科技的落地與普及或將提速。

移動支付規模持續增長,安全為本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近7.33億人,2020年有望增至7.90億人。另據CNNIC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9月,中國移動支付業務428.2億筆,金額199.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9%和33.5%。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目前年輕用戶仍然為移動支付的主要用戶,隨著移動支付產品對更多生活場景的覆蓋,其觸達人群有望進一步延伸,覆蓋更多老人與兒童用戶。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未來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將持續貼近網民規模的天花板。

用戶群體的擴大,必然需要更強大的技術支撐,近日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明確指出要在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的同時,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作為新興事物,“刷臉”具有兩面性,一面是更廣泛人群的便捷體驗,一面則是隱私數據帶來的安全風險。它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之時,也再次提醒了安全的重要性。

針對安全疑問,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密碼可以修改、二維碼有截屏風險,但人臉、指紋等無法篡改,至于是否會出現“盜刷”或“偽刷”的現象,相關解釋也十分充足:目前的3D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檢測人臉是否為活體,也就可以杜絕利用圖片或視頻破解的漏洞,其高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已經得到了驗證。

可以預見的是,當“刷臉”的安全性有所保證,它將不僅只在支付領域風生水起,刷臉開門、刷臉過關、刷臉入住都將常態化。比如剛剛落成運營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就開啟了“刷臉登機”的智慧場景。

未來,隨著刷臉支付在更大范圍的逐漸落地,更高的安全防護措施會成為“刷臉”產品的護城河,如果“刷臉”是引領支付行業新一輪變革的核心,巨頭們如何保護好端到端的個人隱私,牢牢守住信息和資金安全底線將成為收買人心的重點。

新支付藍海,機遇與挑戰并存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階段性問題時有,金融行業風險問題頻發、人工智能對用戶隱私的威脅、技術帶來的社會信任缺失……風暴常有,挑戰常在。在多維度的挑戰之下,堅持科技向善,就是引領行業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如果刷臉支付是未來商業場景的主陣地,這里必然將成為新的流量入口。未來,刷臉支付是否會完全替代二維碼支付成為主流,暫時還不宜妄下定論,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經成為且一定會是傳統支付之外的一種必要的輔助支付形式。

新時代,新科技,刷臉支付的出現,面臨著挑戰與機遇的共存。新支付的變革大戰正在發生,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成為推動產業創新的加速器。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刷臉支付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因此刷臉支付的普及之路仍舊任重而道遠,加速一二線城市刷臉支付標準和范本的建立,三四線城市的潛力才會被充分激發。刷臉支付還處于萌芽發展的初期,需要用戶的適應和習慣,也需要接受市場和時間的持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