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春運,在人工智能的特別助演下,期待這部災難片”變“喜劇片”。
1月3日,全國網絡、電話訂票正式開售2018年春運首日(2018年2月1日)車票,春運購票大幕開啟。
作為規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遷徙,春節回家一直是在外求學或工作的旅客們期盼又恐懼的事。1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表示,經相關部門會商預測,2018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8億人次,與上年春運基本持平。
那么,該如何消除被“搶票”支配的恐懼,把回家變成一件舒服又輕松的事呢?當然是人工智能來幫你了。
AI應用“圖形驗證碼”阻黃牛囤票
“今年的第一個目標,絕不向‘黃牛黨’低頭”。2018年伊始,老家湖北武漢現在在北京工作秦程在朋友圈里寫下了這句話。
為防止黃牛囤票,12306官網與第三方搶票平臺積極引進了新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設置圖形驗證碼。據了解,圖形驗證碼是動態出現的,當某一條線路非常熱門時,為了減輕瞬時購票壓力,圖形驗證碼會隨機出現;如果是非熱門路線,旅客可直接購票,不會出現圖形碼驗證。
此外,為保證系統穩定運行,今年12306還使用了兩個公有云,實現“雙云互備保障”,日均售票能力從1000萬張提升到1500萬張,此舉將大大提升用戶的購票速度。
不僅如此,鐵路部門已從嚴格實名制購票的程序上來防止黃牛倒票,例如采用身份證閱讀器進行身份核驗等。
身份證閱讀器采用TypeB非接觸IC卡閱讀技術,配以公安部授權的專用身份證安全控制模 (SAM),以無線傳輸方式與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內的專用芯片進行安全認證后,將芯片內的個人信息資料讀出,將此信息上傳至計算機,并完成解碼、顯示、存儲、查詢和自動錄入等功能。此舉可更好地驗證旅客身份信息的真偽,無需人工監督。
“大數據+人工智能”助力搶票
基于對用戶在360瀏覽器和360搜索的瀏覽訪問、搜索等行為的分析,360瀏覽器預測,今年90后在春運大軍中的占比將超過40%。
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人們的購票習慣出現了向移動端傾斜的狀況。以360瀏覽器為例的第三方搶票平臺,自上線以來累計幫助全國2.3億用戶順利買到了春運車票。今年,360瀏覽器持續優化搶票功能。
目前,360瀏覽器春運搶票日歷已經上線,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設置搶票提醒。此外,基于海量數據存儲,360瀏覽器可為用戶提供實用的跨站搶票建議。同時,系統也會持續不斷地進行刷票,智能撿漏,在檢測到退票余票的時候自動下單。
為防止黃牛囤票,12306推出了“最強驗證碼”,但此舉同時也給不少用戶帶來了困擾。而360瀏覽器應用人工智能自動識別驗證碼的功能可輕松幫用戶跨過“這道坎兒”,順利搶到車票。
“人群監測、人臉識別”幫旅客安全快速回家
提起火車站,大多數的人印象應該是擁擠、臟亂差、偷盜事故高發地。近年來,隨著鐵路部門對智能化設備以及創新服務的投入,這些現象逐漸得到了改善,火車站慢慢成為了用戶歸家前一個安全、舒適的歇息處。
以歷年春運發送旅客最多的廣州火車站為例,數據顯示,僅2017年1月16日,該站便發送旅客約135萬人次,春運40天共疏運旅客2916.2萬人次。
基于此,廣州火車站部署了相應的大數據精細分析和安防實戰應用系統,對重點區域人群實時監控。例如,在該站廣場區域上線了視頻監控前端圖像采集和后端智能分析系統,對大規模人群聚集和擁擠踩踏事件做可靠預警,對各項應急措施的效果實施監控。
該人群監測系統綜合運用了AI機器視覺、大數據平臺智能分析等技術,而這些技術能夠針對春運現場的實時情況,保證系統在實戰中保持圖像清晰、運行穩定并及時響應。
除了自身安全,安檢進站速度也是旅客關注的重點之一。目前包括廣州、上海、長沙等火車站都已經啟用了人臉識別系統,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進站服務。
火車站的自動檢票閘機上安裝了攝像頭,旅客靠近機器時,攝像頭可現場采集照片,并與身份證芯片里的照片進行對比分析。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人工查驗,人臉識別的優勢頗為明顯。
春運期間,火車站日客流量指數增加,車站工作人員負荷嚴重,機器核驗有效地減輕工作人員壓力,并提高通行速度。同時,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機器識別可實時對比身份證照片和人臉以此迅速判斷是否是本人以及是否是在逃嫌犯,提升安防等級。
2017年,人工智能獲得了國家政策、各路資本、無數巨頭公司的青睞,也是時候來一場大考,測試下口口聲聲要造福人類的人工智能到底有幾把刷子。
2018春運,在人工智能的特別助演下,期待這部“災難片”變“喜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