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談未來銀行時,我們談的是趨勢,哪家能把趨勢走出來做成樣,它就是龍頭。
銀行經營形態的變遷是一面鏡子,反射的是經濟產業形態的變化,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的變遷。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金融行業。這些年,更多的用戶獲取銀行服務時,已逐步習慣場景化和移動化的界面。
這種變化也正逐漸影響銀行的物理業態。目前,銀行的大零售化和金融科技化趨勢已經比較清晰,未來商業銀行的智能零售化形態也初具雛形:一個強大的后臺科技研發和產品開發運營體系+通道化和專業的中臺對標+多場景和流量入口的獲客前臺。
因此我們要看的是這樣的新銀行體系下的銀行內生力,以及在未來隨時可能出現的新一輪社會進步和用戶需求遷徙中,銀行對應轉型的核心能力。
“四核”能力創造智能零售銀行
在未來時刻在線、智能化的生態中,相對于銀行整體的授信、風控、獲客和定價等核心內容而言,智能零售銀行體系需要具備“四核”能力:強大的后端金融科技能力、多樣化的產品和場景匹配能力、清晰可見的可視化金融服務展現能力,以及品牌化的運營與管理能力。
上述智能零售銀行的四個核心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商業銀行未來能不能具備高競爭力。
首先,金融科技能力決定了未來銀行能否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提供場景化、移動化、數字化、可視化的金融服務,這是基礎性科技能力,必須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的轉型趨勢中,加強科技研發能力,以科技力量輔助改造、優化銀行信貸管理、用戶營銷、成本計算以及風險管理,已經成為了提升銀行服務效率和質量的主要方式。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反欺詐、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也將與銀行業務做更多深入結合。
金融科技能力可以說是銀行在后臺進行的一個內功的修煉,決定了銀行未來的基礎技術架構和業務系統核心能力是否具備很強的擴展性和支持能力。
而在前臺的業務獲客和場景匹配上,銀行未來將不再簡單以網點為中心,而以用戶和場景為中心實現業務的新蛻變。對公業務將聚焦企業融資需求服務鏈條,而零售業務將依托金融科技實現多維度觸及的用戶獲取,在此之上,看誰能夠形成多樣化產品和場景匹配能力。
針對零售C端,金融科技帶來清晰可見的可視化金融服務,如何展現殊為關鍵。如上所述,未來的銀行金融服務路徑或者邏輯是,“科技數據發掘—場景需求匹配---用戶多樣來源—可視化金融服務展現”,對于以往銀行的獲客方式和渠道而言,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對于銀行的經營能力,如果說強大的金融科技能力為其搭好了地基和外立面,那么多樣化的產品和場景匹配+可視化的金融服務,就是給它做了全面立體的修飾、包裝、設計。前者是硬實力的體現,后者是軟實力的充實。當然,不少銀行都意識到了科技引領零售轉型的必要性,從年報來看,招行、平安等各自初步形成智能零售體系化能力,接下來就進入品牌化的運營和管理能力PK,相當于對整個銀行經營能力進行整體統籌和規劃,而事在人為,這個全盤凝聚化合的能力則需要建立一個跨界、專業化和科技能力相結合的團隊職業體系。
隱形護城河:基于人才的全面素質化能力
回顧目前商業銀行的評價體系,行業性研究基本上都以銀行的規模、利潤、不良、資本充足率和市場占比等考量一個商業銀行的基本市場競爭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但是并不能反映未來商業銀行在智能化零售趨勢下的競爭能力。除了這種業績增長趨勢的分析,其實更該納入人才結構和人才素質能力的增長趨勢分析。
舉個簡單的例子,配備好高素質、強跨界、專業化與科技化結合的人才梯隊,代表未來的智能化零售銀行四個能力才能進一步激發創新能力。這個思路在互聯網行業中更為具象,因為投資其實就是“投智”和“投人”。銀行未來的發展亦然,雖然部分員工崗位會被智能化和科技化體系所替代,但是決定銀行運營和發展思路,構建整個產品風控體系的人將不可缺少。
銀行對外以人為本,因人而變,對內以人才驅動。在這一點上,和智能零售銀行具備四個核心能力相對應的是其跨界力、落地力、專業力、科技力為基本內容的高素質人才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銀行的基礎性硬件能力才能發揮出來。
跨界能力對銀行員工的要求是能抓住金融服務需求的本質,通過外部行業和品牌的經驗,創造性地提升傳統銀行的服務方式和渠道,比如銀行開辦咖啡館、設立線上的社交和場景分享平臺等;落地能力則要求員工能夠快速高效地將創新需求轉化為銀行可以支撐的產品,在快速轉變的趨勢中抓住機會。必須指出的是,一個人做事快最多叫執行,上萬人同進退,才叫落地執行力。單個員工、團隊的執行力不難,阿里系、騰訊系、平安系的戰斗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基因”這個詞值得投資者玩味。
專業力、科技力更多考量員工在專業領域的接觸能力和對高科技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金融科技而言,從互聯網銀行到數字銀行,從云計算、區塊鏈到人工智能等等,未來的銀行人必須知行合一。近期,平安銀行年報發布會上,其董事長謝永林講了幾個平安人的故事頗有意味。他說分管零售的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雖然完全是一個互聯網人,但還每天去他辦公室研討業務,隊伍怎么管,幾個板塊怎么聯動,哪些短板可以快速突破。而平安銀行總行零售網絡金融事業部總裁李明被形容為“對金融有很深的理解,卻又喜歡一天到晚折騰技術?!?
可以說,未來的銀行變成何種形態,將取決于硬件和軟件的結合。智能化的零售銀行是一個主要的方向,其中金融科技能力、場景化能力、可視化服務和運營管理能力將直接決定智能化大零售的銀行外部形態;銀行的人才素質梯隊建設則是更重要的內驅因素。未來的銀行競爭,科技化的貢獻度進一步提高,人才的重要性將更為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