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生物識別領域的玩家如何向你描述其目標市場多么廣泛,其中很多應用市場對于他們來說不過是個“小目標”,而他們心中的大夢想,恐怕就是“有朝一日能將方案做到手機里面去”。 這也難怪,根據IDC的報告,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14.62億臺,這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能夠達到十億量級的電子產品,自然是人們心目中的巔峰市場。況且,歷史證明生物識別技術的發跡都與手機市場相關——遠有iPhone 5s帶旺了指紋識別,近有iPhone X掀...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nova3可以說是非常火爆,在2999元價位段不僅搭載了麒麟970處理器,6GB+128GB的存儲組合,更是有著NPU、HDR Pro、海報級自拍、AI美顏等一系列的前沿科技技術加持,而最讓人感興趣的莫屬華為nova3中的人臉識別,根據官方介紹,華為nova3的人臉識別已經達到了支付級的安全級別,并與支付寶合作開通了支付寶的人臉支付功能。這在安卓陣營中并不多見,那么華為nova3的支付級人臉識別究竟是怎么實現的呢? 在2018年4...
國際權威市場洞察報告Gen Market Insights近日發布《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稱,中國2017年人臉識別產值占全世界29.29%市場份額,2023年將達到44.59%。報告還提到中國人工智能公司云從科技在2017年占有12.88%市場份額(占世界比例)。 人臉識別是AI技術發展較快、應用較多的一個領域,目前國內人臉識別應用已相當廣泛,并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本文來自知乎用戶放飛人夜,內容涵蓋人臉識別發展歷程、市場研究、核心技術、商...
人臉識別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有研究人員開始研究,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是在90年代后期,發展至今其技術成熟度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分為機械識別、半自動化識別、非接觸式識別及互聯網應用階段。 圖表1:人臉識別的發展階段 與其他生物識別方式相比,人臉識別優勢在于自然性、不被察覺性等特點。然性即該識別方式同人類進行個體識別時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均不具有自然性。不被察覺的特點使...
近日,國際權威市場洞察報告gen market insights發布《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分析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狀況和預測。 人臉識別設備源于硬件設備和人工智能軟件的組合,通過從圖像提取的面部特征與先前存儲在人臉數據庫中的面部特征進行比較以完成識別過程。隨著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奠定了人臉識別的最大消費區位置。 《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中稱,中國2017年人臉識別產值占全世界29.29%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