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爆炸的當代,更新迭代是萬變中不變的主題,走在時局之前,才能引領未來。2017年,視頻監控領域最熱最火的技術和產品應該是人臉識別。行業各大廠家都紛紛推出各具實力的人臉識別系統,其中最有市場效應的是天地偉業人臉識別。 1)在天地偉業人臉識別布控系統中,提出了“深度學習”概念,真正的深度學習技術,從安防行業的人臉識別維度來看,首先,傳統的人臉識別(上一代的學習方法都是淺層學習)識別準確率最多也就能到70%,即便部署后...
傳統密碼存在易丟失、易遺忘且不與用戶唯一綁定等缺點,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識別技術替代傳統密碼識別成為身份驗證的重要手段。 目前較為主流的生物識別技術有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語音識別五類。而隨著平安城市建設的推進,為彌補視頻監控的不足,聲紋識別技術在城市安防系統中應用逐漸得到重視。 聲音是應用性和經濟性較高的生物特征。與其他生物識別相比,聲紋識別具有交互自然、不易仿冒、侵犯性較低等優點,是...
在蘋果推出TrueDepth相機的臉部辨識功能后,Android陣營可望在2018年跟進,進而讓臉部辨識相關供應鏈大幅受益。 但有趣的是,指紋辨識也不是省油的燈,屏下辨識預計會在2018年第2~3季量產。 上述現象使得指紋與臉部辨識的大對決,將在2018年于智能型手機上正式搬演,較可惜的是,虹膜辨識恐還只有在旁以冷板凳觀賽的份。 蘋果(Apple)近期于iPhone X中大舉以3D技術采用臉部辨識,對一直以來獨占生物辨識鰲頭的指紋辨識,產生了不小的威...
人臉識別,已是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熱的技術之一。目前,它正大規模走出實驗室,走入各行各業,方便了生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因此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標配”。 疑問和擔心也隨之而來:運用“刷臉”技術的視頻采集設備越來越普及,會不會對人們的隱私權帶來威脅?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會不會帶來新的歧視與不公,并對人類既有的道德秩序形成挑戰?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道,關注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并探討人工智能浪潮可能帶來的對...
人臉識別的熱度已經超越任何一個詞匯,特別是近幾年通過人臉識別抓捕到的在逃人員,更是讓人臉識別成為頂上了“無所不能”的形象。但是,人臉識別真的無法破解嗎?要想破解人臉識別這一問題,需要對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人臉識別如何工作。 人臉識別工作原理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的工作原理通常以2D畫面為主,但攝像機拍攝到人物時,會自動提取該人物的面部圖像,自動選取多張清晰圖片,從而在面部建立數百甚至數千個點,通過點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