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時代潮流的感召,為貫徹落實中國人保集團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3411工程”,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運營服務效率,人保壽險在2018年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 據介紹,“人臉識別”技術的實名身份認證方式具有準確率高、客戶體驗好、成本低的優點,近年來,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國邊檢”等國家級安防項目中。引入“人臉識別”技術,是人保壽險落實集團“3411工程”,推進“數字化戰略”方面的一項重要革新,提高了公司在...
新的一年,人工智能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CB Insights今天發布的報告,預測了2019年AI行業的25大趨勢。 在基礎研究領域,開源框架、邊緣計算、合成訓練數據是行業大勢。理論算法方面,膠囊網絡、GAN、聯合學習、強化學習仍是重點。 至于AI技術的實際應用,人臉識別、機器翻譯、醫療影像、無人零售、對話機器人等過去的熱點,今年還將會進一步發展。 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了中國的創業公司、資本力量在人臉識別、無人零售領域的巨大推動作...
推廣應用行人闖紅燈自動抓拍曝光系統、探索電子監控、人臉識別等技術開展電動車非現場執法......昨日,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相關工作部署顯示,我省今年將運用科技手段嚴查行人、電動車交通違法。 3月20日,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裴軍出席會議。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截至2018年底,全省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063萬輛、增長5.3%,其中汽車增加171萬輛,增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機動車駕駛人...
近日,易程電子與光鑒科技合作研發的3D人臉識別票證閘機完成調試,即將與公眾見面——這是3D視覺在票證閘機上的首次嘗試,意味著3D視覺在鐵路場景的落地將逐步開啟。 當前,火車站票證閘機多采用2D人臉識別方案,在光線較暗、人臉角度大等場景存在識別率低、通過率差等情況。與2D技術相比,3D人臉識別技術將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大便利性。它采用主動光方案,可減少環境光變化對人臉檢測識別的影響,能夠進一步提升人臉識別準確率;另外,在...
AI技術雖然發展熱,但比它更快進入成熟階段的是生物識別技術。阿里達摩院認為,2019年,生物識別技術將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而目前所有生物識別方式中,指紋識別份額較大。當前,我國第二代身份證便實現了指紋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機都紛紛實現了指紋解鎖功能。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指紋識別早已經在消費電子、安防等產業中廣泛應用,通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技術方面也在不斷的革新。 然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盡管指紋識別市場份額占比...
技術正在將人類社會割裂成兩個位面: 掌握數字技術和信息的人,正在成為社會的最大得利者,享有更低的成本(比如獲取知識)、更高的效率(比如商業交易)、更便捷的公共服務(比如數字辦公)。 而那些缺乏技術資本的人,就會被系統打上各類標簽,在現代生活中遭遇重重困難。更不幸的,還可能被系統直接遺忘,變成信息社會的一座孤島。 在印度,這樣的故事正在真實上演。 全球最大的生物識別數據庫,為何爭議不斷? 2009年,印度政府啟動了一個全球第...
生物識別技術在電子終端領域落地應用的過程中,安全性能一直是備受矚目的問題。據媒體報道,10月24日舉行的GeekPwn國際安全極客大賽上,便有團隊破解了賽事中提供的人臉識別算法,成功誤導識別效果。而這一算法的API接口來自于亞馬遜名人鑒別系統(Rekognition)。 這一定程度反映出在人臉識別領域,算法仍有不斷完善的空間。當前被重點研發和運用的生物識別技術主要為指紋、面部和虹膜識別三種。但指紋和面部識別更為廣泛被運用,虹...
編者按: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網易新聞、網易有道聯合籌辦的“中國AI創新者論壇”將于3月21日在清華大學舉辦,我們將共同探討AI技術的發展及AI在教育、醫療兩個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掀起的變革。論壇之前,我們采訪了7家頭部AI教育公司,試圖探究和解讀這個行業正在發生的事。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已經過去兩千五百多年,但這至今依然是全世界教育追求的至高境界。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催生了AI機器人教師、智能測評、拍照...
“2019年會是人臉識別支付的爆發年,微信、支付寶接下來都會全面推廣刷臉支付,兩年之內刷臉支付將會大面積普及。”織點智能CEO馮新宇在接受移動支付網采訪時表示。 織點智能CEO馮新宇 3月18日,織點智能舉行品牌升級暨新品發布會。在此次發布會上,織點智能推出了三款新產品以及“拿了就走”的解決方案,馮新宇與現場嘉賓就AI+零售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 微信Facepay加碼4款無人收銀新品均支持刷臉支付 在發布會...
在FRVT最新的報告中顯示,全球人臉識別算法的最高水平可以做到在千萬分之一誤報率之下,漏報率低于0.4%,也就是說人臉識別算法研究機構已經在99%后面多少個小數點上面展開廝殺了。 目前在中國,做人臉識別的公司既有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這三大互聯網巨頭,又有計算機視覺“獨角獸”商湯、曠視、云從、依圖以及其他科技公司。其中的人臉識別灸手可熱,然而在2017年以前,多家新興的VC一直處于燒錢狀態,并未實現真正盈利。 造成人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