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數據顯示,深圳互聯網普及率、信息化發展水平連續多年領跑國內。目前,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接入61個市級單位和全市10個區(新區),資源目錄共4353類,信息指標項達131699個,每天數據交換量超過2000萬條,峰值數據交換量達近8000萬條,為“互聯網+政務”商事主體登記、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系統等應用提供數據支撐,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奔波。同時,全市4G用戶達到1931.0萬戶,重要公益性公共場所免費WLAN基本覆蓋;統一的移動惠民服務平臺,讓市民可用手機查詢或辦理相關社保公積金等業務……近年來深圳打造智慧城市的成果可謂有目共睹。
深圳成為國家首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城市之一,承擔的重任就是“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通過建設智慧城市這樣的一個大平臺,將無形的數據變成發展的資源,開創孕育新的產業形態,從而開拓新的經濟模式以及生活方式,最終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推動深圳實現高質量發展。《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即提出,深圳將整合全社會數據資源,提高城市服務效率,打造全程全時服務、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
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是深圳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契機。智慧城市檢驗的標尺,便是政府是否實現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智慧城市的建設,是深圳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路徑。從深圳的實踐來看,智慧城市建設一直致力于提升信息惠民水平,將公共服務智能供給體系,延伸到最基層,有效增強城市個體的獲得感。解決最關切的民生訴求,是智慧城市的客觀需求,也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核心目的。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城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深圳對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熱烈擁抱,奠定了利用最新技術構建智慧城市的基礎,也為我們展現了智慧城市生活的美好前景。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更為優質的生活工作環境,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這樣的未來無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