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眼下,這種理念正被銀行業付諸實踐。1月28日,建設銀行在北京、上海等11座城市的
智慧銀行集體開業。此外,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等也都在迅速“搶灘”該領域,銀行業新一輪網點創新升級的浪潮已經襲來。
不同于以往,此輪創新浪潮對銀行業來說,不再局限于渠道創新,而是服務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變革。
“智慧”的銀行
長什么樣
在香港中環的黃金地段,坐落著高五層、外觀猶如晶瑩剔透的鉆石般的渣打財富管理中心。就在2014年4月,這里建成了渣打銀行全球首家數碼化智慧銀行。
走進極具現代感設計的大廳,偌大的銀行竟然沒有“柜臺”?“我們這里首創全香港"無真人坐鎮"的數碼柜位服務。”渣打銀行香港個人金融業務客戶關系部主管文偉成介紹說。
沒有人,服務能否靠譜?在一臺長得像自動取款機的數碼柜機跟前,文偉成拿出身份證掃描,屏幕隨即亮起,里面的工作人員微笑著打招呼,并詢問進行名下哪個賬號的操作。選擇完賬號,告之取款額度,并在觸摸板上“簽字”,現金就從出鈔口彈出。“這種柜機能夠全天候提供70%的傳統柜臺服務,還可以接受多達6種貨幣的提存交易。”文偉成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在建行深圳前海營業部智慧銀行網點,迎接客戶的則是一位智能機器人。這位“大堂經理”不僅能夠回答各種業務問題,還配備有
智能終端,集業務分流、客戶識別、排隊叫號為一體,能為客戶節約不少時間和精力。
在現場,記者還發現了比與機器人交流更“炫”的智能桌面全新互動方式。客戶經理現場設計理財方案,輕輕一揮,方案就能傳輸到客戶的手機上。甚至,連銀行的玻璃幕墻都暗藏玄機,看起來像一個鏡子,實際上是應用了AR增強現實技術,通過
人臉識別和動態捕捉系統,讓客戶可以和建行的交互式智能系統進行互動。
據了解,有的智能銀行網點,還采用了智能感應技術門禁,當客戶進入區域辦理業務時,原本透明的玻璃門會自動霧化,變成完全不透明的“磨砂玻璃”,保證了客戶的私密性。
技術的提升
帶來什么
如果說從物理網點到網上銀行,屬于渠道創新,是從銀行角度“打包”推銷模塊化的產品。那么,目前以智慧銀行為代表的移動場景金融,將完全“換位思考”,根據客戶隨時隨地隨需,提供碎片化的金融業務。“在智慧銀行的服務中,不再是銀行提供什么客戶享受什么,而是客戶需要什么就能夠獲得什么樣的服務。”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
在這種先進理念的引導下,銀行一方面以客戶需求引導創新,另一方面借此機會尋找差異化發展。從
智能設備來看,農行推出了自助辦卡終端,浙商銀行推行了“指紋他行轉賬”,還有一些銀行推出智能打印機突破自主設備打印賬單無印簽的問題;從智能服務來看,民生銀行推出了代繳違章罰款服務、景點門票服務;北京銀行可提供征信查詢、貸款申請,10萬元以內貸款可即時到賬等。
技術的提升也帶來效率的提高。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隨著自助業務的增多,會有不少銀行員工從簡單的、低端的業務中解放出來,有助于拓展新業務,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
一家正在探索智慧銀行的城商行內部人士則表示,從傳統的ATM機到如今的VTM遠程終端設備,將促進銀行金融業務與高科技的深度融合。比如,與國內“后臺”遠程集成中心主要靠人工處理不同,富國銀行等國際大銀行則是依靠電腦處理,國內智慧銀行在技術水平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擁抱未來
何處發力
在互聯網時代,銀行業正加快創新、加強資源整合。站在潮頭的智慧銀行更是如此。其創新的關鍵有兩個:自助設備的升級、信息的整合。
遠程銀行VTM、智能互動桌面、人臉識別……要做到這些功能升級,就要對銀行幾百個后臺系統進行選擇性的整合。“在保持大框架的情況下,關聯的系統會進行整合升級。通過做"加法",將新開發的系統"掛"在原來的大系統中;或是將之前"井水不犯河水"的子系統合并到一起來。”一位銀行系統工程師表示。
同時,如何更好地運用大數據也非常重要。“金融業都不缺數據。銀行要做的是以客戶為中心進行數據的分析。強調的是360度全景客戶視圖,客戶還沒有做他的選擇之前,如何能預估出他下一個最可能、最佳的行動。”IBM大中華區副總裁王天羲表示。
建行深圳產品創新實驗室負責人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即吸引客戶瀏覽、試用、比較各類金融產品,從而精準挖掘客戶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合適的客戶、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的渠道、推薦合適的產品。”該負責人說。
此外,對大多數銀行來說,渠道協同上的突破也是關鍵。比如,“智慧銀行”將銀行網點智能與社會智能相融合,實現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慧元素的互聯互通。(經濟日報記者 崔文苑 通訊員 張楚鈺)
作者:崔文苑 張楚鈺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