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音助手到人臉識別,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落地成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待在手機上可以擁有更加智慧便捷的移動體驗。 為此,各家手機廠商開始在拍照以及各種應用中融入 AI 技術,致力于提升用戶體驗。近日發布的小米8 和小米8 透明探索版在這方面表現亮眼。 搭載集成 Qualcomm®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 的驍龍TM845移動平臺,小米8、小米8 透明探索版以其突破性的性能和出色的能效為用戶帶來了智慧便捷的移動體驗。 01 AI助...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應用,包括安檢、交通安全、支付等等,那么車臉識別你聽說過嗎? 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也開發了這種特殊的“掃臉”技術,應用在四輪私家車中。據悉,該項技術能清晰分辨車輛外部特征,并擅長記錄和分析,并會根據特征數據搜索到機動車的型號和注冊信息。 這項被命名為Repression Network (RepNet)的“車臉”識別技術,通過兩種途徑來識別車輛:一類是車輛外觀的“一般細節”,如顏...
“湊足一波就走,不管紅燈綠燈”,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的交通亂象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近期,一些地方采取“刷臉”執法,以期根治這一“頑疾”。北京市通州區試點推行了實時抓拍、循環播放的高科技系統;深圳市則啟用了“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實現從管車到管人的轉變。目前,“刷臉”執法等高科技手段處于試行階段,這一做法在顯現出較高效率的同時也引起了關于隱私的擔憂。 “刷臉”執法引發關注 “干外賣這行,時間是最要緊的。碰到...
隨著人們對信息安全的意識越來越高,智能終端的解鎖功能也越發受到重視。從圖案解鎖、密碼解鎖一步步發展到近年的指紋解鎖,前不久剛上市的iPhoneX甚至推出了新的“Face ID”——人臉識別解鎖。然而研究者們在探索生物特征識別解鎖的道路上并未就此停滯。前不久,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巴尼亞分校化學部的副教授在《ChemPhysChem》上發表文章,論述了一種全新的在智能手機或者智能手表等穿戴式智能設備上識別生物特征解鎖的方法—...
“他來聽我的演唱會,門票換了手銬一對”。最近歌神張學友變阿SIR,演唱會上頻頻抓到罪犯,將人臉識別技術又一次推到了大眾的視線中。要說人臉識別技術的爆發,當屬去年9月份蘋果iPhone x的發布,不再需要指紋,只需要掃描面部就可以輕松解鎖手機。任何技術一旦進入智能手機這個消費市場,尤其是被蘋果這個標志性的品牌采用,就意味著它將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智能設備的標配。 在智能手機快速崛起的這幾年,其密碼鎖經歷了從數字密碼、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