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和賽迪傳媒主辦的乙亥年人工智能春季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顯珠等領導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虹軟科技受邀出席,公司全球副總裁祝麗蓉發表了主題為《虹軟視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創新落地實踐》演講。 在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席卷下,人工智能與應用實踐愈加緊密結合。不久之前發布的2019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積極拓展“...
美國白宮于2月20日發布了《打擊恐怖份子流動的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to Combat Terrorist Travel),該戰略計劃靠身份驗證和生物識別身份系統來探測和阻止恐怖份子的流動。 該戰略稱,政府將為州、地方和部落提供恐怖主義人員的身份和流動數據,以及識別恐怖份子的工具和技術。 相關信息來自最新的身份管理系統、可疑人員流動數據以及人員的生物特征和案底數據。 根據這份文件,對人員的審查包括對監視名單和威脅信息的記...
全國首個僅出示一次證件、全程“刷臉”安檢通關系統及其應用流程獲得了民航管理部門認可。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獲悉,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智慧航安公司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聯合研發,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提供論證評測支持的“人工輔助驗證智慧安保系統”,已通過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批復核準,正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機場進行試運行工作。 多項技術實現通行效率極大提升 據了解,目前系統在白塔機場內試運...
3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 為了更好的落實實名制管理工作,《辦法》第十三條中明確提出, 建筑企業應配備實現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所必須的硬件設施設備,施工現場原則上實施封閉式管理,設立進出場門禁系統,采用人臉、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進行電子打卡;不具備封閉式管理條件的工程項目,應采用移動定位、電子圍欄等技術實施考勤管理。相關電子考勤...
目前,人臉識別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人臉識別,二是行人再識別,前者在技術上可以簡單理解為將兩張圖片放在一起,區分是否兩個人,而后者指的是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判斷圖像或者視頻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術。 行人再識別的深度學習方法通常有三個步驟:首先,在訓練集上訓練一個分類網絡。然后在網絡收斂之后,用它全連接層的輸出作為特征表達。最后,對所有的圖像特征,計算其歐氏距離,判斷他們的相似性。 在公安部門追蹤嫌疑犯時,雖然攝...